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冷热电联产系统模型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相对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的能源系统而言的,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系统采用大容量设备、集中生产,然后通过的输送设施(大电网、大热网等)将各种能量输送给较大范围内的众多用户;而分布式能源系统则是直接面向用户,按用户的需求就地生产并供应能量,具有多种功能,可满足多重目标的中、小型能量转换利用系统。
水力发电模型、水电站模型 水力发电主要有以下特点:
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发过电的**水流本身并没有损耗,一般也不会造成水体污染,仍可为下游用水部门利用。
水力发电是清洁的电力生产,不排放有害气体、烟尘和灰渣,没有核废料。
水力发电的效率高,常规水电站的发电效率在80%以上。
水力发电可同时完成一次能源开发和二次能源转换。
水力发电的生产成本低廉,*燃料,所需运行人员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管理和运行简便,运行可靠性较高。
水力发电机组起停灵活,输出功率增减快,可变幅度大,是电力系统理想的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电源。
水力发电开发一次性投资大,工期长。
受河川**径流丰枯变化的影响,无水库调节或水库调节能力较差的水电站,其可发电力在年内和年际问变化较大,与用户用电需要不相适应。因此,一般水电站需建设水库调节径流,以适应电力系统负荷的需要。现在电力系统一般采用水、火、核电站联合供电方式,既可弥补水力发电**径流丰枯不均的缺点,又能充分利用丰水期水电电量,节省火电站消耗的燃料。潮汐能和波浪能也随时间变化,所发电能也应与其他类型能源所发电能配合供电。
水电站的水库可以综合利用,承担防洪、灌溉、航运、城乡生活和工矿生产用水、养殖、旅游等任务。如安排得当,可以做到一库多用、一水多用,获得优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有较大水库的水电站,有的水库淹没损失较大,较多,并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水库淹没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水库调节径流,改变了原有水文情况,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水能资源在地理布不均,建坝条件较好和水库淹没损失较少的大型水电站站址往往位于远离用电负荷中心的偏僻地区,施工条件较困难并需要建设较长的输电线路,增加了造价和输电损失。
我国河川l水力资源居世界**,不过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资源的25%左右,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水能的开发利用对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构成具有现实意义。但是,我国的河川水能资源的70%左右集中在西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能资源较少,并且大规模的水电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而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较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壮观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悠久的文化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会慎重决策。
新能源发电模型之太阳能发电模型
太阳能发电根据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通过热过程的太阳能热发电(含塔式发电、抛物面聚光发电、太阳能烟囱发电、热离子发电、热光伏发电及温差发电等)和不通过热过程的光伏发电、光感应发电、光化学发电及光生物发电等。主要应用的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和间接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热发电两种方式。其中直接利用光能进行发电的光伏发电由光伏电池、平衡系统组成;间接利用光能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由储热进行发电的太阳能热发电,CSP根据收集太阳能设备的布置方式可分为槽式、塔式和盘式三种类型。
新能源发电模型之核能发电模型
核能发电模型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它是实现低碳发电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2011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座,核电发电量约占**发电总量的16%。核能发电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而所需要的燃料体积与火力电厂相比少很多。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余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